Search

這本書裡面,我最感動的是一個「敗訴」的故事。孩子的父親一直不讓孩子的母親看小孩,母親泣不成聲、求助無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這本書裡面,我最感動的是一個「敗訴」的故事。孩子的父親一直不讓孩子的母親看小孩,母親泣不成聲、求助無門只好去找律師,但兩人在經過一番努力之後,監護權還是判給了爸爸。聽起來徒勞無功,但因為在法庭上面的努力,所以爭取到了每週一次的探視權(兩天一夜),像這種時候,女兒就會和媽媽抱著一起睡覺。

而且雖然監護權是給爸爸,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女兒幾乎都來住在媽媽家,也是一個溫馨的結局。

關於這本書,我想給在離婚邊緣猶豫不決的你。感情走到這樣,並不是彼此樂見的事情,很多人都害怕離婚之後,沒有辦法給小孩一個「完整的家」,但過去的研究顯示:

1.父母離婚的小孩身心適應狀況的確比較差,但並不是來自於「離婚」這件事,而在於離婚之前的衝突產生的影響。

2.一個台灣的研究追蹤了中學生三年家庭狀況以及孩子的成績。如果父母親的衝突已經很強烈,並且影響到小孩,那麼相較於沒有離婚的夫妻,離婚的夫妻的小孩,在第三年的身心適應上比較平穩,課業表現也較良好。

3.很多的時候我們擔心小孩,但你也要把自己放在手心裡面呵護。如果在這段關係裡面你受到的是身體跟心靈的傷害,那麼離開(可能是離婚、可能是分居)也是一種選擇。

講起來很簡單做起來難,光是要去找律師這一步,往往就要很多的心理準備。找律師之後會發生什麼、離婚之後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、離婚事務所裡面的各種大小事情,在這本書裡面都可以窺知一二。更重要的是,在這種碎片閱讀的年代,大家能夠花費在書本上面的時間不長,難得有一本書是用「漫畫」的形式來呈現知識,很快就可以看完了、很快就可以吸收這個律師這幾年來所經歷的各種大小事情。

我的感覺是,這整本書講的不只是離婚有關的事情,也講了更多這個律師本人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的心情,還有一些職業上面的自我懷疑、對於人生的探問和觀察等等,看完之後我有一種感覺就是:律師也是人,看起來好像可以很理性的處理這些事情,但實際上在每一個案件的背後,不論是勝訴或者是敗訴,都多多少少會被影響,勾動著內心某一個柔軟的一塊。

不論是離開或者是留下來,不論是繼續在一起或者是分開,總會有一些東西是我們沒有辦法兼顧的,很多時候當日子沒有辦法再更幸福了,就只能夠讓傷害減到最小。

畢竟,有些時候沒有更不好,就是比較好。
#王牌律師的漫畫離婚日記
#離婚日記
#買這本書
https://reurl.cc/9ZzRDa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